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33章 永恒的变

第333章 永恒的变(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究其原因,还是学问不够深。

但这事儿也没办法求助别人,只能自己一点一点的啃。

大明的变革依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朱标的执政思想很简单,大局方面以休养生息为主,但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微观方面的变革,依然在激烈的进行。

深化革新可不是用嘴说说那么简单,要落到实处需要付出很大的行政成本。

朱标将自己的心腹派出,去各个地方巡察监督革新工作。

五年计划工作小组,也派出了二十余支工作队,深入基层指导计划的实施。

然后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大明竟然同时有六十多个中央特派组,在全国巡视。

这还不算锦衣卫的密探组织。

可以说亘古少有。

但这些巡查组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朱元璋时期的各种变革,快速的落实到了基层。

比如苛捐杂税,很多地方依然在变相的征收,只是没有以前那么猖獗了而已。

这次也来了个彻底的肃清。

无数百姓到这会儿才知道,原来国家竟然出台了这么多惠民政策。

皇帝果然圣明啊。

都是当官的不好,皇帝制定的好政策,竟然敢藏着不实施。

随着革新的深入,老朱一家子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那是节节升高。

这会儿就算朱标真出什么害民政策,百姓也只会认为是当官的瞒着皇帝干的。

压根就不会怀疑是皇帝的问题。

老朱虽然退休,但也时刻在关注着外界的信息。

得知这种情况,自然是非常开心。

对陈景恪的变革,也就更加的信任……

五年工作计划的推进,就非常缓慢了。

这其实在意料之中,这不只是官员能力的问题,人手不足也很关键。

一个县衙才四个入品的官,其余都是吏。

这四个人还各管一摊,哪有多余的精力去搞什么工作计划?

交给

别扯淡了,吏基本都是本地地头蛇。

将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那就是帮助他们揽权。

所以只能慢慢的来。

不过对此大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并不着急。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被大家默认为试运营和教学。

但这种靠官员自发摸索的形式,实在太过低效。

经过几个月的思考之后,陈景恪正式拿出了他的特区计划。

“特区就是以前常说的试点,不同的是,以前的试点都是临时的,特区是常设的试点。”

“特区归中枢直接管辖,各种改良变革,都可以优先在这里试运营。”

朱标疑惑的道:“试点随时增设和撤销更加方便,设特区岂不是多此一举?”

陈景恪说道:“陛下,很多政策需要时间才能看出优缺点,这一点是临时设置的试点所无法做到的。”

“人力有时而穷,再聪明的人,肚子里的良策都有用完的一天。”

“而且,人都会受限于时代,很难看的太过于长远。”

众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向他,你说这话之前,要不要先照照镜子?

陈景恪挠了挠头,决定换个说辞:“咱们不能一直寄希望于天才的出现。”

“如果天才迟迟不出现呢?世界就不转了?”

“所以我们要想个办法,摆脱对天才的依赖。”

众人表情依然怪异,这话倒是没什么问题。

可从陈景恪嘴里说出来,总觉得很怪异。

一个天才要设计一种制度,让世人摆脱对天才的依赖。

这叫啥?

自掘坟墓,还是断后来者的路?

只有朱雄英,胸膛挺的笔直。

看看,看看,伱们都看看。

什么才叫真正的君子,这就是。

我的好兄弟。

李善长接话说道:“你说的特区,真的有如此大的作用?”

陈景恪说道:“且听我细细道来……”

“新制度优先在特区推行,通过长时间的运行,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它的优缺点。”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完善的办法。”

“新区一直使用的都是新政策,总是快其它地区一步。”

“它遇到的问题,将来其它地方也大概率会遇到。”

“朝廷就可以提前做出应对,避免这个问题在全国爆发,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而且我们还要允许特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非原则性制度进行微调。”

“这种微调就是一次次尝试……”

“失败了大不了改回来,影响也只限于一地,不会引起全国动荡。”

“正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尝试的次数多了,总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更何况,失败本身也是一种经验积累。”

“当经验积累的足够多,正确的道路自然就出现了。”

“朝廷再将这正确的经验归纳总结,然后在全国推广。”

“如此一来,岂不就减少了对天才的依赖。”

众人听完皆犹如醍醐灌顶。

朱雄英一拍大腿道:“好办法啊,景恪你果然从不让人失望。”

众人也都是同样的想法,虽然在特区尝试变革依然需要杰出人才。

却将对天赋的要求拉低到了正常水准。

毕竟,陈景恪这样的人,千年也才出这么一个啊。

旁听的朱樉在赞叹之余还有些疑惑:“此法说起来也并不复杂,为何以前就没人能想到呢?”

朱标看的比较透彻,说道:“因为自古以来大家都不喜欢变,历朝历代也都将‘变’视为洪水猛兽。”

“禁止都来不及,怎么会主动去探索呢。”

朱雄英语调激昂的道:“只有我大明才会主动追求变,这是我们和历朝历代最大的区别。”

陈景恪说道:“变才是永恒的,如果我们否认变,选择止步不前,早晚会被变所击倒。”

“历朝历代莫不是因此而亡。”

“大明接受了变的存在,在思想高度上,已经远远超过前朝了。”

关于‘变’的论证,也是他新思想的一部分,并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正式完成。

话说到这里,众人都已经被他说服。

特区制度全票通过。

不过特区自然不是说说就能成的。

从选址到制度设计,再到官吏配置,都要经过仔细论证才行。

想要它真正上线,估计是明年的事情了。

而就在陈景恪忙着弄特区的时候,他的一个老朋友也踏上了回归大明的旅途。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