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五十三章 压镇诅咒?拜访开济

第五十三章 压镇诅咒?拜访开济(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在就有了十四楼?

顾正臣还以为要等到洪武后期,不成想此时已然建成。

按照胡大山的说法,这十四楼在开国不久就营造了,目的是:

赚钱……

需要说明清楚的是,老朱开的十四楼和棒子的基地村完全不一样,老朱是因为天下初定,手中握着一大批俘虏、罪囚,其中不乏妇人女子,如元朝乐人,不投降的元朝官员、将士妻女,因官员犯罪充入教坊司的妻女,此外还有一无所有、流离失所的丐户女子。

对于教坊司、十四楼等娱乐场所,老朱下了规矩,文武官员、舍人、生员可以在宴请时召了乐妓助兴,但不能出入十四楼。

粗暴点来理解,估计就是你可以点外卖,不能去店里。

当然,官员需要记住了,她们都是纯洁的,卖艺不卖身,如果你觉得不钱就不算卖,那丢的可不是她们的脸,而是自己的脑袋。

友情提醒,官员也不可与她们坐在一起,轻则挨打,重则发配。

当然,这是洪武初期的规定。

顾正臣推开窗,十几步外就是秦淮河,街上的行人、河上的船,尽收眼底。

知会了下梁五斤,顾正臣带顾诚、孙十八走出了客栈,混入喧嚣之中。

此时,皇宫里的老朱有没有休息,他在想些什么?

如今朝堂上,官员频频更换,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急躁,给人一种无法琢磨的不安。

“他不是在老家养病,缘何来到金陵?”

且不论其他因素,就这摩肩擦踵的人气,秦淮河上不断行进的舟船,连绵远处望不尽的人流,就说明此时的金陵城已从战乱的破败中恢复过来。

顾正臣站在窗边,感受着八月的夜凉如水。

梁家俊自信地说:“合适,父亲将你作忘年交,你与他也定能谈得来。事就这么定了,我先去写拜帖。”

雨市街距离国子学尚有两条街,房租相对而言便宜些,不少京官租住在鱼市街附近,从这里向东,不出半个时辰便可以抵达皇城。

会有恶人付出代价,那一条河道,将会因你变得安全。

“什么,压镇?”

顾正臣举杯,看着跟了自己一路,付出良多的顾诚、孙十八,想说两句感激的话,可身份不同,只好说:“有些话,都在酒里了。”

顾正臣站在淮清桥上,看向不远处,有茶楼,也有酒楼,各色招子随风摆动,不断有人出入。

离开酒楼时,顾诚又给梁家俊、梁五斤打包了些酒菜回去。

“你不是来过京师,缘何连十四楼都不知晓?”

盐徒祸乱淮安府的事已在京师传开,当听闻皇帝动怒,下旨严查严惩盐徒时,顾正臣低下头,只安静地看着酒杯,思虑着潜在的问题与可能。

天上有流星坠落,不知道谁挂了。

福香楼。

看来特殊时期宰客的习惯由来已久,传承不断。

这到底是在下一盘巨大的棋局,还是疑心病下的决策?

顾正臣微微皱眉,自言自语:“刘伯温来金陵了?”

“梁兄,这都要到门前了,总该说说拜访的是哪位吧?”

“……”

就在顾正臣听得有些无精打采时,突然耳后传来声音。

火药来源不可查,毕竟火药成分并非开自一家,一城,一地。

“胡兄的徽墨店铺设在何处?”

这个时间点回来,有些要命。

原本笼在夜色中的庭院,有了灯火。

顾正臣猜不透。

顾正臣并不疲累。

这不像是老朱的风格,他应该知晓官员稳定对朝局的重要性。但这确实是他下的旨意,是他在调整六部堂官,胡惟庸没这个权限。

点了些许菜,两壶酒。

满杯。

“我猜想,或许与中都有关。”

这些设计,皆是为了战时安全。

“去酒楼吧,庆贺我们来到金陵。”

盱眙出现了一茎两个麦穗,这就是祥瑞之物,刚刚说这是老天赏脸,降下了丰收的征兆,结果北方多地遭遇了蝗灾。

顾正臣抬起头,看着水门上面的铁栅门,粗大的锁链盘在高处。行不多远,头顶的城墙上设有千斤闸。

秦淮河上,多了些船,静静的来,又静静的进入狭窄的水道。

“劳役过重,督工太急,死了多少人都无法算了,还要死多少人,更是不知。看不到明天的人,谁还顾得上其他。”

冻得跟个孙子一样站在考场外,结果老朱停罢科举,更没了游玩兴致,失魂落魄地回家,除了贡院和附近的客栈,顾正臣对京师可谓是一无所知。

热闹带来的欢喜,扫去了沿途以来的压抑。

梁家俊看向不远处的小宅院,正色道:“我们要拜会之人,姓开名济,字来学。”

既然孙十八在行动时没有暴露,那这件事就不会再有什么破绽。

顾正臣询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