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九十六章 老朱不懂经济

第九十六章 老朱不懂经济(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郭杰幽幽醒来,摸了摸鼻梁,顿时发出一声惨叫。

不堪回首的记忆涌了回来。

菊宴,衙役,动手,鼻梁骨挨了一拳,蹲下的时候一只脚印在脸上,然后就到了这里。

郭杰感觉脸肿痛得厉害,嘴唇似乎也破了,坐起来看着熟悉的监牢,愤恨地喊道:“来人,放我出去!”

一道黑影踩着重重的脚步走了过来,阴影映在监牢之外,冰冷的声音传出:“狱房重地,不得喧哗!”

“是你!”

郭杰听出了声音,正是打自己的那个衙役:“官差无故擅闯民宅,殴打百姓,也是重罪,我要告你!”

姚镇打开牢门,走了进去,砰砰两拳,转身关了牢门,拿出手帕擦了擦拳头上的血,仰头看了看黄昏,感叹道:“这下该清净了吧?”

郭杰躺在地上,身体微微抽搐……

顾正臣等人刚回到县衙,就看到了送文书的驿使,赵谦管承发房,连忙上前接收文书,驿使在收了几枚铜钱之后,交割文书,领了签收单据便回去了。

骆韶、陶贞、赵谦等看着面目狰狞,爪拳不断变化的顾正臣,关切地问。

但这种默许,有时间期限。

“县尊,这是?”

赵谦迎着清凉的风,笑道:“定是佛门给少了,要不然县尊也不会恼怒。”

试点养廉银,老朱是打心里不同意,他只顾着盘算大的账目,粗略统算,天下府州县全部施行养廉银,将会吃掉一年税赋的三分之一!

如玘微微摇头,盘珠念道:“阿弥陀佛,县尊,非我佛门不守信,而是天界寺送来消息,先期送入宫里两千贯钱,随后东宫派人又拿走了两千贯,能支给顾县尊的,只有这一千贯了。”

朝廷传递文书,往往只会送一本,赵谦这点常识还是知晓的。

虽然过程有些惊心动魄,好在朱大郎把事情办成了,不怕有人打着养廉银的幌子折腾自己了。

顾正臣抬了抬眉头:“看来你们收获颇丰,报答什么的就不需要了。你们送到宫里两千贯钱,剩下三千贯送到县衙,也算是因果两清。”

句容县今年的秋税,一律折色布。

赵谦拿着文书袋,捏了捏,眉头一皱,递给顾正臣:“县尊,这里的文书,似乎有两份。”

没有明面上的这笔养廉银,会有多少暗地里的“养家银”?

只是这话不能说,老朱听到了,说不得今年就会出现洪武

赵谦深吸了一口气:“金陵,户部。”

乍一看,这个算法没问题,各地府县那么多官吏,照顾周到,确实需要耗费巨大财政。

老朱的财政观,大致类似于割韭菜,一年割两茬,数额对上了就成。

看看你们生的啥孙子啥儿子啥重孙子,咋就这么狠心,坑来五千贯,空手套走四千贯,这还有没有大明律了!

太苦了,这事找谁说都没用,找到朱重八,估计要打死自己,找朱大郎,他说话还不算数……

“说明县尊看的那一封文书,解释了缘故,而县尊不得不接受。”

赵谦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骆韶、赵谦出了县衙,同行在街道之上。

日后也不要增加了,就这么多,够用了,多了扰民。当然,日后也不能减少,给我征收上来,年年按照这个数额弄差不多就行。

顾正臣揉了揉眉心,很想问问老朱:

夜色来临。

顾正臣接过,看了一眼张培,笑了笑便打算走,不料被一声“阿弥陀佛”给喊住。

顾正臣将文书袋交给张培,走向如玘与智在,见两人红光满面,笑道:“今日没有晚霞,两位面色如此红润,想来是有好事临门。”

三千万石,不少了。

骆韶抬头望向夜空,思索了下,疑惑地说:“县尊吃了亏,却只是恼怒,没有追讨。这才是令人奇怪的,说明……”

佛门送来的一千贯钱,大概能支撑县衙养廉银发三个月左右。换言之,三个月后,这一千贯完了,自己没赚到钱,养廉银的事就到此结束,莫要再提。

如玘掐动佛珠,笑意几乎淹没了眼睛:“顾县尊对佛门有恩情,他日若有所请,佛门定会报答。”

啥,你家没种。

赵谦拱手,与骆韶在路口分别。

顾正臣看了看众人,收起文书,咬牙喊道:“愣着干嘛,搬东西去,还要本官吩咐吗?老和尚,回你的天界寺去,没事别来烦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