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刘基缺乏政治敏感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刘基缺乏政治敏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基看着旁顾其他的顾正臣,无奈地叹了口气。

古代与后世不同,后世有没有城墙都无所谓,不说胖子和大男孩这种级别的存在,就是其他在头顶上乱飞的炮仗太多,城墙军事价值很弱。

骆韶、林山核对名册完毕,办理了交接文书。

毛骧听闻,眉头微微一皱,旋即不动声色,靠近了一步。

大明境内安置的蒙古族人,不允许穿着蒙古族服饰,一律着汉家衣裳;不允许说蒙古语,一律说汉语官话。蒙古族人内部,不能相互婚配,蒙古女子需嫁给大明男子。

知县可以自由聘用师爷作为幕僚,师爷不吃用朝廷俸禄,非朝廷官制中人,由知县供给钱粮。

但问题是,后世没城墙习以为然,但大明人没城墙,浑身不自在。

刘基听闻,后背一冷。

倒是户房中人忙得有些冒烟,尤其是骆韶,可谓绞尽脑汁给这群俘虏入句容户籍。

俘虏安置很是顺利,剩下的便是生活物品的置购。这一批俘虏并不是穷光蛋,和移民政策一样,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笔“安置费”——五贯钱。

社会是有分工的,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去耕作种田才能活下去。

刘基看了看毛骧,希望这个人离远一点,自己好与顾正臣畅谈几句,可毛骧打了个哈欠,浑似没看到,不离左右。

蒙古是游牧民族,属外夷,外夷入中华则中华之。

刘基再次争取:“县衙事务繁忙,身边没个师爷……”

连给老朱当官都不愿意,还给人当师爷,开啥玩笑。

但在大明开国初期聘用师爷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除非好友故交,知根知底,有名望,还得有些家底,否则,主官很难聘用到师爷。

刘基看着河水,摇头呵呵一笑:“顾先生,你身边似乎还缺一个师爷吧?”

顾正臣看到了刘基的眼色,暗暗感叹刘基的政治敏锐性还是不够高。

刘基没有再为此事开口,转而与顾正臣谈论起河流疏浚一事。

这话极不妥当,要知道如果刘基当了丞相,大权在手,能值得他“疾恶”,担得起他“疾恶”的人就只有一个朱元璋了。

没有补贴,又种不好地,怎么办?这些鞑靼虽然是外族,可马上就编入句容户籍了,日后就是纯正的大明人,不能不管他们死活。

朱元璋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帝王,在处理蒙古族时,也有着非凡的智慧,他不追求对蒙古族群的彻底斩尽杀绝,只是追求消灭足够威胁大明王朝的元廷力量,对于那些臣服的,投降的蒙古族,包括还在元廷之中的蒙古人,优先进行拉拢、转移安置、重用、游说,然后才是肉体系消灭。

午时,顾正臣设宴招待刘基、毛骧等人,不过都是一些客套话。

老朱规定:

哪怕再穷,再苦,拉个栅栏来也得当城墙用着,等有机会了,一定会把砖墙给垒砌出来。

再继续说下去,刘基很可能活不到洪武八年。

这与时代的特殊性有关,大明开国仅仅六年,读书人数量还没跟上来,元末明初正是读书人青黄不接的时候,最让朱元璋头疼的是,乡野民间不少读书人不愿意侍奉大明朝,不想当明朝的官,哪怕是朝廷连试科举三次,有水平的读书人出来的却不多。

刘基轻声道:“我有个次子,名为刘璟,有才情学识,善出主意,不知顾知县可愿意聘用为师爷?”

嘶!

顾正臣深吸一口冷气。

同化。

鞑靼俘虏入句容户籍,可不是俘虏报名,户房记录这么简单。

从毛骧的举动来看,他就是朱元璋派来盯梢的,而充当梢的人,就是自己与刘基,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想私聊,想干嘛,瞒着老朱做事?

当然,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魏观和高启明年就会被老朱腰斩了。

可看顾正臣的意思,他并不打算帮这个忙。

顾正臣打算让这些人专司句容大小工程事,听差县衙。当然,这些事没必要给毛骧与刘基细说,他们只是送俘虏的,如何安置与安排俘虏是句容县衙的事。

还有一条,所有关内蒙古族改汉姓。

改姓,这是最让骆韶挠头的,这群人没文化,姓起的那个随意,让人有些绝望,有改李、张、王、赵的,也有不走寻常路的,比如我姓忙,也不知道你在忙什么,还有姓铁,名真的,往中间塞根木头,你还能征战天下不成?

最无语的是自己不会起姓,还非要找个尊贵的姓靠,啥,你想姓朱,排行老几,老八啊。

小子,你有几条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